目前分類:楞嚴經 (1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六根清淨.jpg

「若於群召,已獲同中,銷磨六門,合開成就,見聞通鄰,互用清淨。十方世界,及與身心,如吠琉璃,內外明徹,名識陰盡。」
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後製.png

佛告阿難及諸大眾。汝等當知。有漏世界十二類生,本覺妙明覺圓心體,與十方佛無二無別。由汝妄想迷理為咎,癡愛發生。生發遍迷,故有空性。化迷不息,有世界生。則此十方微塵國土,非無漏者,皆是迷頑妄想安立。當知虛空生汝心內,猶如片雲點太清裏。況諸世界在虛空耶。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935616d6799d.jpg

阿難。如是眾生一一類中,亦各各具十二顛倒。猶如捏目亂華發生。顛倒妙圓真淨明心,具足如斯虛妄亂想。汝今修證佛三摩提,於是本因元所亂想。立三漸次,方得除滅。如淨器中除去毒蜜,以諸湯水并雜灰香,洗滌其器,後貯甘露。云何名為三種漸次。一者修習,除其助因。二者真修,刳其正性。三者增進,違其現業。

云何助因。阿難。修菩提者永斷五辛。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。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715832610_m.jpg

佛言:阿難當知。妙性圓明,離諸名相,本來無有世界眾生。因妄有生,因生有滅,生滅名妄,滅妄名真。是稱如來無上菩提,及大涅槃,二轉依號。

阿難。汝今欲修真三摩地,直詣如來大涅槃者,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。顛倒不生,斯則如來真三摩地。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1577445580-148374811_n.jpg
觀世音菩薩 耳根圓通法門 「初於聞中,入流亡所。所入既寂,動靜二相,了然不生。如是漸增,聞所聞盡。盡聞不住,覺所覺空。空覺極圓,空所空滅。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。忽然超越,世出世間,十方圓明,獲二殊勝。」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山水透景纱帘2.jpg
感知外境最大的困難就是「心中滿滿的東西」,就如同有層隔紗,有你內心的影像、也有外境影像,再合而映現、進而執取,遂成一念無明。

黃檗希運禪師-傳心法要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帕甫洛夫和他的狗.jpg

帕甫洛夫(Ivan Pavlov, 1849-1936)是 1904 年第四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,帕甫洛夫在他的實驗狗身上發現了一樁生理現象,讓科學家們終於有了客觀的方法,可以研究 心靈意識 及 生理反應行為 的運作。由於狗的唾液腺分泌十分敏感,因此帕甫洛夫利用了唾液分泌的有無及數量多寡,當作「食慾」的指標。他發現,狗只要看到有食物在面前,就算還沒有吃入口中,唾液就開始分泌。尤有甚者,他還發現當狗看到固定餵食的工作人員走近時,也會分泌唾液。狗不但可對 眼睛所看到特定對象 產生制約反射,牠們甚至也可以用 耳朵聽 。例如他可以訓練狗對 "聽到鈴聲或節拍器" 就流出口水、產生制約反射。顯然,狗從經驗中學習到,看到、聽到 某特定對象 就等於看到食物一般。其實,帕甫洛夫所發現的,是一種記憶與學習的生理表現,離心靈意識的了解還有相當距離,但對於二十世紀初方才萌芽的神經科學而言,卻是了不起的突破。對於長期受到宗教信仰箝制的社會而言,試圖以物質的原理來解釋心靈的運作,可是對上帝的大膽僭越;為此,帕甫洛夫還與信仰虔誠的妻子起過爭執。從圖片4,很容易就發現狗狗的「無明」;沒有Being臨在、內在沒有完全契入當下這一刻;無奈,人也有類似的制約反射現象,如 望梅止渴、畫餅充飢、情人眼裡出西施、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繩、童年暴力心理陰影、宗教戰爭…。

事實上,早在千年前,佛陀、老子、莊子、孔子…,對「腦生理學的制約反射」,就已經深入闡述心靈意識被染污後,而生一念無明。一念又生一念,結果念念不斷,無止無終,結果人就活在煩惱輪迴中。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亞馬遜貝佐斯:我做過的最好決策,都是憑本能和直覺.png

亞馬遜Amazon 創辦人 貝佐斯Jeff Bezos :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十番顯見

(一) 楞嚴真心文殊菩薩 偈云覺海性澄圓,圓澄覺元妙,元明照生所,所立照性亡。

經文-是故當知,燈能顯色。如是見者,是眼非燈。眼能顯色,如是見性,是心非眼。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楞嚴真心】真心是周遍的、恆常不變的、沒有選擇性的,究竟為何?又在何處?而我又是誰?

南朝傅大士云:
「夜夜抱佛眠,朝朝還共起,起坐鎮相隨,語默同居止,纖毫不相離,如身影相似,欲識佛去處,祇這語聲是。」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識陰區宇
「彼善男子,修三摩地,行陰盡者,諸世間性,幽清擾動,同分生機,倏然隳裂,沉細綱紐,補特伽羅,酬業深脈,感應懸絕。於涅槃天,將大明悟,如雞後鳴,瞻顧東方,已有精色。六根虛靜,無復馳逸,內外湛明,入無所入。深達十方十二種類,受命元由;觀由執元,諸類不召,於十方界,已獲其同;精色不沉,發現幽秘。此則名為識陰區宇。」

陰盡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行陰區宇
「彼善男子,修三摩提,想陰盡者,是人平常夢想消滅,寤寐恆一。覺明虛靜,猶如睛空,無復粗重前塵影事。觀諸世間大地山河,如鏡鑑明。來無所粘,過無蹤跡,虛受照應,了罔陳習,唯一精真。生滅根元,從此披露。見諸十方十二眾生,畢殫其類。雖未通其各命由緒。見同生基,猶如野馬,熠熠清擾。為浮根塵究竟樞穴。此則名為行陰區宇。」

行陰盡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想陰區宇
「彼善男子,修三摩地,受陰盡者,雖未漏盡,心離其形,如鳥出籠,已能成就,從是凡身,上歷菩薩六十聖位,得意生身,隨往無礙。譬如有人,熟寐寱言,是人雖則,無別所知,其言已成,音韻倫次,令不寐者,咸悟其語,此則名為,想陰區宇。」

想陰盡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受陰區宇
「彼善男子,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,見諸佛心,如明鏡中顯現其像。若有所得而未能用。猶如魘人,手足宛然,見聞不惑,心觸客邪而不能動。此則名為受陰區宇。」

受陰盡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色陰區宇
「汝坐道場,銷落諸念。其念若盡,則諸離念一切精明。動靜不移。憶忘如一。當住此處入三摩提。如明目人,處大幽暗,精性妙凈,心未發光。此則名為色陰區宇。」

色陰盡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楞嚴經大意是在闡述,當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與外境接觸的 “剎那間,所產生的 “妄識,在身心引發種種的漣波效應(陳舊的思維認知、虛幻的感受、情緒化的想像、無意識的反應)。

  “妄識” 產生的原因有很多,受了父母、成長環境、老師、朋友、敵人、書籍、網路、廣告、電視、音樂、宗教、文化……等等無數的影響,而戴上了有色的眼鏡來看待生命?可能我認為自己並不是個容易被操縱的人,也認為自己的判斷不會受外力左右,但是,我又是怎樣知道這點的呢?我可能一直都受著影響卻毫不知情。通常當我被影響時,自己完全不知道,因為自己執取身心意念覺受當成 自我,不斷重複的沉浸在過去或圍困在未來的妄想狀態,忽略當下一刻真實的生活的處境。

    所以一些內觀法門要修行人練習不斷觀察,當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神經官能與外境接觸的 “瞬間,內觀所有的身心變化,當觀察越來越細微時,也會察覺到自己運用六根的 “習慣性、陳舊記憶性、及 無意識的交互投射過去與未來的妄想,並進一步在生活中六根運用時,不斷重複練習 從前述的怪圈圈中解脫出來,當身心轉化達到可以 六根 合開成就、互換無礙 時,才真正能運用六根達到不沾、不黏的地步,如此才能真正清淨無染的看待世事,在此之前自己所有的見聞覺知,都是雜染幻象成分,是故在楞嚴五陰魔相中,再三闡述「不作聖解」。

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