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心如幻者。亦復遠離。遠離為幻亦復遠離。離遠離幻亦復遠離。得無所離。即除諸幻。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。以幻修幻。亦復如是。諸幻雖盡。不入斷滅。善男子。知幻即離。不作方便。離幻即覺。亦無漸次。

「心如幻者」思維是一種工具 ,是讓人們用來處理工作的工具,但當工作結束後,一個人獨處時,便不再需要頭腦裡的思維。 事實上,無法盡如所願,思維無法被迫停止,你的注意力不斷被無用的強迫性思維吸走,沈溺在自己腦中聲音的認同、不時會有不自覺的情緒反應,即使入夜睡眠時,它依舊無法停止仍然暗地上演連續劇,通常被稱為「作夢」。

「以幻修幻」所以佛陀告普賢菩薩,要用「以幻修幻」的方法來對治腦中思維不受控,幻象紛飛的問題,讓它自然而然澄清下去,如此清淨下去。

  • 加法的修行法門:讓你忙得不可開交,沒有時間胡思亂想
       (1) 密宗-要先關起門來修法,要有高一點的道場,千杯水,千盞燈,晝夜點著檀香,香煙彌漫,還要做一套衣服,戴上高帽子,鋃鋃鐺鐺掛上一大堆,口裏嗡隆嗡隆地念,你愛妄想,就讓你想個夠,這個菩薩十二個頭,千隻手,每一隻手上一隻眼睛,每一隻眼睛又出一隻手,你去想!慢慢想!想夠、想累了!自然而然妄想停止。
       (2) 淨土-所有拜佛、念經、行香、念佛這些修行方法都是以楔出楔,讓你沒有辦法想其他雜事
       (3) 蘇菲-亂語靜心、旋轉舞,讓你忙到累

     
  • 減法的修行法門:讓你維持 最低生存需求,一無所有,沒機會胡思亂想
       (1) 禪宗-蓋間茅屋、簡居而活、參話頭、四念處、白骨觀,德山棒,臨濟喝,曹洞宗創默照禪,只管打坐 ....
       (2) 古印度「瑜伽Yoga」,瑜伽姿勢運用古老 舒筋攝心 的技巧,達到身體、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
       (3) 早期『阿含經』中載有「十三頭陀法」
       (4) 基督徒的禱告、靜默與獨處

    ​​​

其實本來無法,只是沉澱腦中連續不斷的雜念而已,一切本空,那還需要什麼法?假如你還裝模作樣修個什麼法,那又是自己騙自己。若懂得這個道理,「堅執持遠離心故」,一切都丟!丟!丟!都遠離。你說丟了就放下,放下就是道,不對!「遠離為幻亦復遠離。離遠離幻亦復遠離。得無所離。即除諸幻」,你覺得放下那個空的境界也要放下。到最後不管你是用上述的「加法 或 減法」的修行法門,那個如夢如幻的境界也要丟掉(過份的努力或期待也會變成 "造作障礙" ),一切遠離。

多數的腦中自語完全沒有必要,我們講的並不是那種有益和有用的思維,那種可以解決你的人生問題和創新的思維,把心用在那方面,心可以是個很棒的工具。但對許多人來說,人生中80%的時間,心是個折磨人的工具,我們都被自己的思想、感覺、情緒等所欺騙了,這些都是虛幻不實的,但其中唯有一個東西是始終沒有變易或衰老的。請閉上眼睛,雙手這樣攤開,然後問自己:「在不觀看或移動自己的雙手下,我如何知道我自己的雙手還在?」這是個有趣的問題:「在不看自己的手,不移動自己的手,或用手碰觸任何東西的情況下,我怎麼知道自己的手還在呢?」這個時候,你無法從思維概念上去回答,你只能透過親身的體驗得到答案:突然間,在你體驗到手中的生命力時,你的注意力便轉移了,你的注意力從思維—念頭的活動中掙脫,流向你的雙手。同樣地,如果你可以感知到自己的雙手,你就可以感知自己的腳,同時你可以感知整個身體是個微妙的能量場。這份 "感知(覺照)" 是本來清淨的、沒有動搖過的,這就是「得無所離。即除諸幻」,你先認得這個。如此認定之後,至於煩惱思維,你不要去除掉他,那是暫態強迫性的情緒,你不理他,他自然會澄清下去,如此清淨下去,偶爾又飄來妄想,那怎麼辦?沒關係,不理不睬吧!

當你不斷的在日常生活中「攝心內照、察覺腦中自語」,因為心能愈來愈細、不再散亂僵化,所以脈就能愈來愈通,感官就能變得比一般人敏銳很多。因此在我們的修行過程裏,若不斷使觀念澄清,心態淨化;則我們的業(習性)不斷在改變,故身體也必對應著跟隨改變。而身體的改變,乃從氣脈的變化而肇始的。身心是互相影響的;心若已提昇,身也會跟著產生現形,所以菩薩百劫修相好。然佛的三十二相.八十種隨形好,是他刻意修出來的嗎?我想不是!又不是愛漂亮,為什麼要刻意修相好呢?然而若照正法去修,既身心皆淨化已,形相自變得莊嚴相好。

附註:「腦中自語」的特徵  (1)川流不息地相續與相互依存流轉  (2)如鬼魅般揮之不去的種種 記憶印痕(藏識、業的種子),例如 一朝被蛇咬、十年怕草繩

 


完整原文

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而白佛言:大悲世尊,願為此會諸菩薩眾,及為末世一切眾生,修大乘者,聞此圓覺清淨境界,云何修行。世尊,若彼眾生知如幻者,身心亦幻,云何以幻還修於幻,若諸幻性一切盡滅,則無有心,誰為修行,云何復說修行如幻。若諸眾生,本不修行,於生死中常居幻化,曾不了知如幻境界,令妄想心云何解脫,願為末世一切眾生,作何方便漸次修習,令諸眾生永離諸幻。作是語已,五體投地,如是三請,終而復始。

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:善哉善哉,善男子,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,修習菩薩如幻三昧,方便漸次,令諸眾生得離諸幻,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,及諸大眾默然而聽。

善男子,一切眾生,種種幻化,皆生如來圓覺妙心,猶如空華,從空而有,幻華雖滅,空性不壞,眾生幻心,還依幻滅,諸幻盡滅,覺心不動,依幻說覺,亦名為幻,若說有覺,猶未離幻,說無覺者,亦復如是,是故幻滅,名為不動。

善男子,一切菩薩,及末世眾生,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,由堅執持遠離心故,心如幻者,亦復遠離,遠離為幻,亦復遠離,離遠為幻,亦復遠離,得無所離,即除諸幻,譬如鑽火,兩木相因,火出木盡,灰飛煙滅,以幻修幻,亦復如是,諸幻雖盡,不入斷滅。

善男子,知幻即離不作方便,離幻即覺,亦無漸次,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,依此修行,如是乃能永離諸幻,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

普賢汝當知,一切諸眾生。
無始幻無明,皆從諸如來。
圓覺心建立,猶如虛空華。
依空而有相,空華若復滅。
虛空本不動,幻從諸覺生。
幻滅覺圓滿,覺心不動故。
若彼諸菩薩,及末世眾生。
常應遠離幻,諸幻悉皆離。
如木中生火,木盡火還滅。
覺則無漸次,方便亦如是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鏡迷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